上海丧葬习俗

初来上海的头几年住在上海浦东内环的一个拆迁安置小区,隔壁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老奶奶身体很硬朗,生活完全自理,烧饭、买菜样样都自己来,干净、利落,妥妥的上海强调。因为同样住在一楼,排水沟相通,一次下大雨后,她的下水口堵了,我们有了接触,老奶奶很健谈,普通话很好。聊天的过程中,她教会了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如何使用蚊香效果最好,还不影响健康。着实是一位智慧、细心的老人。她的房间整整齐齐、清清爽爽,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内心非常佩服的一位老人。

意外没多久就发生了,老人家离世了。家门口坐满了做法事的人 、出家人诵经 、还有吹吹打打的人。整整三天、从早到晚木鱼声、诵经声、奏乐轮番响起。大概过了几天又是一整天。那个时候心里想这老奶奶挺有福气的,子女很孝顺。

日子过得很快十多年过去了,为了孩子上学离家距离近一些,又再次住进了内环边上的拆迁安置小区。几天前,看见附近的邻居搭起了帐篷,今天早上8点钟开始奏乐、木鱼声 、诵经声轮番响起整整一天。联想到年前冬至小区里几乎每个单元门口都有祭奠亲人送纸钱过后留下的痕迹。小年夜、正月十五、二月二都有人在小区里、单元门口为去世的人送纸钱。

回想自己住过的小区。国际社区里住了七八年、临港新城住了6年,重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国际社区里住的都是有钱人,资产几千万甚至上亿。临港新城第一批原住民都是高学历,最低是本科学历。有钱有文化的人是用什么方式祭奠亲人的呢?还是有钱有文化的人普遍忘恩?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的行为模式。是不是勇于打破规矩的人进步越大?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人口几千万,治理这样的大城市疫情期间井然有序,智慧和包容一样都不能少!为上海点赞!